我未婚时,每年春节都是在爷爷家过年。加上两个叔叔的家庭,十几口人围坐一桌,热热闹闹。每家都有擅长厨艺的亲人,有人主厨,有人打下手,年夜饭总能轻松解决。对小时候的我来说,过年最重要的是收红包、放鞭炮,吃什么反倒不太在意。
结婚后,由于我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如何平衡双方家庭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最终,我们决定每年一起过年,既不冷落任何一方,也能增进家人间的感情。我从小对烹饪有些兴趣,因此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制作年夜饭的任务。除了2022年因疫情未能回家,这些年来,每年的年夜饭都是由我掌勺。
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能把自己精心制作的美食端上餐桌,并获得家人的赞赏,是一件无比满足的事。我还喜欢把一年中吃到或在影视剧中见到的美食复刻到年夜饭的菜单里。
有一年,在新荣记吃到一道“黄金脆皮带鱼”,便想尝试复刻。实际操作下来,发现难度不小。一方面,这道菜对食材的要求较高,自己买来的带鱼在新鲜度和饱满度上都逊色不少;另一方面,制作工序相当繁琐,需要用布一点点刮掉带鱼的皮,同时还不能伤到鱼肉。此外,餐厅的成品为了美观,通常只取带鱼的中段,而家庭自制时,往往不忍浪费太多边角料。最终,我的版本只能说勉强还原了口感。
还有一年,在北京某餐馆吃到一道芥末虾球,亮点在于加入了杏仁片,增加了口感的层次。我尝试复刻,效果不错。
看电影《南极料理人》时,堺雅人饰演的主角被派往南极科考基地担任厨师。在冰天雪地的孤独环境中,热腾腾的美食带来了温暖。电影中有个场景,主角做了一桌中餐。
我受此启发,将电影中的珍珠丸子端上年夜饭餐桌,甚至连点缀的方式都模仿得一模一样。虽然家人不清楚这道菜的特别意义,但对我而言,光影与现实通过美食交织在一起,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去年,在杭州的粤菜馆和洗浴中心吃了不少烤乳鸽,尝试自己做后发现并不难。乳鸽先卤制,再放入空气炸锅,虽然成色稍逊,但口感几乎完美,外皮酥脆,肉汁丰盈。
这种复刻的乐趣,和我早年做前端开发时的感觉很像——看到一个优秀的网页设计,总想研究其实现方式,并尝试自己动手复现。
追求乐趣的代价是,做十道菜往往要耗费一到两天的时间。此外,年夜饭讲究上齐后全家人一起享用,不能边做边吃,这对时间安排和统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许多菜品可以提前准备,以减少临场的压力。部分菜甚至可以提前一天做好,冷藏保存。比如炖牛肉、猪肘子等炖菜可以提前炖好,食用前加热即可。临近饭点只需要集中精力处理热炒和蒸菜,大大减少了最后时刻的压力。
年夜饭菜品丰富,单靠炒菜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炉灶资源。合理安排烹饪方式,如增加蒸菜、烤菜的比例,让蒸锅、空气炸锅、烤箱、电饭锅等厨具各司其职。这样一来,炒菜时,其他菜品也能同步进行,避免手忙脚乱。
要提前规划菜品制作顺序,比如腌制、切配,不然很容易前期松散,后期紧张。今年我特意做了一个甘特图,尽管最终未能完全按照计划执行,但仍然帮助我更好地统筹时间。唯一的问题是经验不足,部分步骤的时间估算有误,最终还是比预计时间多花了一个小时,直到六点半才完成所有菜品。
美观的摆盘能大幅提升年夜饭的仪式感。即使是普通家常菜,稍作摆盘和点缀,视觉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比如,焯水后的菠菜用碗倒扣成型,撒上白芝麻,立刻增色不少;香菇切个花刀,不仅美观,也能更好入味。此外,每年尝试几道新菜或创意菜,不仅让自己有新的挑战,也能给家人带来新鲜感,使年夜饭更有期待。
制作年夜饭虽然耗时耗力,但每当看到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我亲手烹制的美食,脸上洋溢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满满的幸福感。希望明年可以做得更好。